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新证券法宣传系列之十二:资本市场中的要约收购制度

发布时间:2020-04-21 09:53:45
分享

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频现于我国资本市场。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在原《证券法》关于要约收购规定的基础上有所承继与创新。结合新《证券法》的规定,来了解一下要约收购制度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一种交易行为,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证券交易行为,其标的为上市公司依法发行的股份。要约收购一般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中所规定的收购条件、价格、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

根据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23条规定,要约收购可分为全面要约和部分要约。全面要约指投资者以要约方式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部分要约则是投资者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约。”


什么情形下会触发要约收购

根据收购人自愿选择或者受到法律强制要求,要约收购可分为自愿要约收购和强制要约收购。要约收购可以是收购人自愿主动选择的,比如收购人为了增持目标公司股份或者加强控制权等而发起的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而强制要约收购则是依照法律规定必须进行的,是一种被动选择,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第一,“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第二,“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收购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但是,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此外,通过协议方式,收购人拟“收购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超过30%的,超过30%的部分,应当改以要约方式进行。”

第三,通过间接收购方式,“收购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应当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此处的间接收购是指收购人在形式上虽然没有直接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导致其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一定比例,从而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比如,收购人可能通过获得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控制权,从而间接控制了上市公司。


新《证券法》规定的完善之处

新《证券法》关于要约收购制度相关规定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加强对收购要约变更的限制,明确了变更收购要约不得存在的情形。新《证券法》第68条增加规定:收购人变更收购要约,不得存在降低收购价格、减少预定收购股份数额、缩短收购期限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该规定是新《证券法》为防止收购人随意变更收购要约进而损害受要约人合法权益而作出的针对性规定,具有现实意义。

其二,因地制宜,建立类别股的区分收购制度。新《证券法》第69条明确了“上市公司发行不同种类股份的,收购人可以针对不同种类股份提出不同的收购条件。”除发行普通股外,上市公司也可能根据实际需求发行特殊种类股份,比如优先股。新《证券法》该条规定是新增条款,以适应上市公司发行类别股的需要,是根据上市公司实际而作出的合理制度安排。

其三,延长收购完成后的股份锁定期。新《证券法》第75条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十八个月内不得转让。”该规定针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当然也适用于要约收购。该规定在原《证券法》“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的规定基础上,增加了六个月,提高了收购后退出的时间成本,有利于规范收购行为。

要约收购属于“舶来品”,起源于英国《1948年公司法》。在要约收购中,存在着双方甚至多方的利益博弈。其中中小股东受实力所限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被迫接受股价波动。因此,法律规定要约收购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自2003年“南钢股份要约收购”开启我国资本市场要约收购先河以来,要约收购案例开始不断涌现,新《证券法》进一步完善其相关规定可谓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必将对规范要约收购行为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产生重要作用。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投服中心上市公司治理意见建议和虚假陈述诉讼业务电话:400-187-6699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288号13-15楼

沪ICP备15011044号-2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2461号

微博
微信公众号